《书画里的中国》第三季的直播中,青年画家陈泽谦在北海公园的写生活动,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。这场通过北京时间客户端进行的沉浸式直播,展现了一位年轻艺术家如何用传统的笔墨语言,捕捉皇家园林的永恒之美。

北海公园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,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。其依山傍水的布局、精致巧妙的建筑,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审美追求一脉相承。琼岛的叠翠、白塔的剪影、碧波的荡漾,不仅是北海公园的实景,也是中国传统书画中的典型意象。陈泽谦将这些元素有机组织在画面中,再现了“天人合一”的传统美学理想。
陈泽谦在写生中展现了对传统笔墨语言的熟练掌握与当代转化。他描绘北海一隅的濠濮间时,用笔简洁有力,通过墨色的微妙变化,表现出建筑的质感与体积。这种处理方式既尊重了对象的物理特性,又赋予其审美的韵味。在表现苍苍林木时,他运用了多种皴法,粗细繁疏的皴笔,浓淡变化的水墨,创造出层次丰富的空间感。更为难得的是,他在谨守传统法度的同时,又能跳脱笔踪,极富变化,展现出年轻艺术家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。对于水波和睡莲的描绘,陈泽谦则采用了轻柔流畅的笔触,虚实相生,表现出水的透明感与流动感。

还有笔墨使用的细节上也暗藏着巧思,现场光照的落差形成的心理感受被幻化成笔下的烟岚雾霭,除了枯笔重墨架构的整体,在需要柔和的局部他则以极淡的墨色画出,色墨自由渗化,线条轻盈飘忽,与杂树丛的重墨形成虚实对比;画眼古建则以严谨的笔线勾勒,干脆爽利而不显刻板,透过栏杆隐约可见的后方竹林,则以逸笔率意概括,既丰富了画面层次,又避免了喧宾夺主。

当最后一笔落下,镜头扫过画作与实景的对比画面,弹幕中满是 "每一帧都是讲究"“墨色有层次,树影有虚实” 的赞叹。这些画作既显示了陈泽谦"精微致广"的审美理想和创作追求,又通过直播形式让观众读懂了"守正创新"的深层内涵——正如他所说,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学习和传承,并在过程中去印证和寻找自己。
陈泽谦的北海公园写生,不仅仅是对景物的客观描绘,更是对自我内心和传统审美的当代诠释。他的作品布局错落有致,简洁开朗,境界淡远幽旷。画面内容极为丰富,高处有云烟在浮动,低处有泉涧在流动。这种构图方式,继承了传统山水画的审美特征,同时又融入了现代人的视角。陈泽谦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,证明了传统笔墨语言仍然具有强大的表现力,能够生动地传达当代人的审美体验。他的作品散发出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清雅恬淡之感,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,为人们提供了一片精神的栖息地。
陈泽谦的这场创作不仅为《书画里的中国》第三季留下了珍贵的艺术作品,更让观众看到:传统书画从未远离生活,当笔墨遇见山水,便能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。而《书画里的中国》这种将传统笔墨与当代媒体完美交融的艺术直播,既打破了传统艺术展览的时空限制,又让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艺术创作的过程,拉近了艺术与公众的距离,也为传统艺术在当代社会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。
